高等数学拾遗(下)

8.1k 词

第八章 多元函数微分

多元函数极限

与一元的关键区别:

  1. (x,y)可以以*任意方式(即沿任意路径)*逼近(x_0,y_0),此时满足这个条件才能称为多元函数极限存在。
  2. 连续不一定可导,可导也不一定连续

与一元相同:

  1. 局部有界
  2. 保号性
  3. 有理运算法则
  4. 极限与无穷小的关系:无穷小乘有界函数还是无穷小很常用
  5. 夹逼原理

注意:洛必达不能用于多元极限

求多元极限(一般比较简单)

如果是分式极限且x,y均趋近于0,可以直接看分子分母的次数判断极限:

  1. 分子次数大于分母:0
  2. 分子等于分母:不存在
  3. 分子小于分母:无穷大

判断之后,一般用两种方法证明:

  1. 取绝对值|f(x,y)|,构造绝对值不等式,再用夹逼原理
  2. 分离变量,用无穷小乘有界函数仍然是无穷小

判断多元极限不存在的方法

直接取y=kx,代入计算极限,化简到最后如果有k,则说明极限随k值选取变化,即多元函数极限不存在。

多元函数的连续性

概念:image-20240528125036626

与一元函数不同的最大值定理:有界闭区域D(一元是闭区间)上的连续函数,在区域D上必然能取得最大最小值。

偏导数

一元函数导数有两种定义:image-20240528125325011

二元函数的偏导数同样有类似的两种定义,根据题目条件选择。

Δx为自变量的定义:

image-20240528125817817

在要求的点函数不存在/不连续时,需要用定义求偏导。

注意:如果求f(x,y)在(0,0)处对x的偏导,实际上是将y看作常数,求一元导数,因此可以直接将y=0代入f(x,y),方便用定义求偏导。

0极限:对0/x,在x趋近于0时,极限仍然为0

因为0可以看作是最高阶的无穷小,比任何趋近于0的无穷小更高阶,因此为0

偏导数的意义:对x偏导,即f(x,y)在x轴方向上(即y=y_0直线上)的变化趋势;反之对y求偏导,则是多元函数在y轴方向上的变化趋势。

例如已知对f(x,y)对x的偏导在某区间上大于0,且对y的偏导在区间上小于0,则函数沿x轴方向上单调增,沿着y轴方向单调减(沿y轴负方向增加)。

高阶偏导

对高阶偏导,结果与先对x求偏导还是先对y无关:image-20240528130452405

全微分

定义:若Δz = f(x_0+Δx, y_0+Δy) - f(x_0, y_0) = AΔx + BΔy + o(p), p=sqrt(Δx^2+Δy^2),则称函数在(x_0,y_0)处可微,全微分dz = Adx + Bdy。

  • 可微的必要条件:偏导数存在

即函数在某点可微,则该点处的所有偏导数一定存在:image-20240528130946948

即与一元函数不同:可微可以推出可导,但可导推不出可微

  • 可微的充分条件:偏导数存在,且偏导数连续

但是可微也推不出偏导数连续

定义判断可微性

image-20240528131028662

b)方法:实际上是利用全微分定义:Δz = AΔx + BΔy + o(p),其中0(p)是p的高阶无穷小,因此可以推出:

Δz - (AΔx + BΔy) 是 p的高阶无穷小,因此凑成上面的分式取极限时为0.

当然Δx和Δy形式都可以变,只要满足取极限即可。

连续、可偏导与可微的关系

image-20240528131320981

注意连续与可偏导是既非充分条件也非必要条件。

实际上可偏导推不出可微很直观:因为偏导仅仅标识函数在两个方向(x轴和y轴方向)上的变化趋势,但可微要求函数在任意路径上的变化趋势都存在。

经典反例

image-20240528172023196

多元函数微分

复合函数偏导/全微分

一元函数求复合函数导数很直观:如y=f(u),u=g(x)均可导,则有
$$
y_x’ = y_u’ u_x’ = f’(u) g’(x)
$$
复合函数求偏导:对多元函数,复合函数要有偏导,需要内层函数可导,且外层函数有连续偏导,才能求。(但对一元函数,只需要内外层函数均可导即可)。

image-20240528234444155

首先要确定变量之间的关系,然后画出变量树形图即可。

注意:对于一阶复合偏导很容易,但二阶复合求偏导时,很容易漏项,例如对
$$
y=f(e^x,\cos x)
$$
求二阶偏导。一阶偏导很容易求:
$$
\frac{dy}{dx} = f_1’e^2+f_2’(-\sin x)
$$
f_1’为将e^2看作v,再对v相对于y函数,求v的偏导,f_2’类似。

求二阶偏导时,再对上面的式子相对于x求偏导:
$$
\frac{d^2y}{dx^2} = f_{11}’e^2e^2 + f_1’e^2 + … ()
$$
此时出错!因为对f_1’*e^2求偏导时,f是e^2和cosx的函数,则f_1’也是这两项的函数,因此对f_1’求导时,也要像一阶时一样,分别对这两项复合求偏导:
$$
\frac{\part f_{1}’}{\part x} = f_{11}’’*e^x + f_{12}’’ * (-\sin x)
$$
代入上面的(*)式:
$$
\frac{d^2y}{dx^2} = f_{11}’e^2e^2 + f_1’*e^2 + f_{12}’’e^x(-\sin x) + …
$$
这个才是正解。

另外,在求二阶偏导时,如果形式很复杂,可以在求出一阶偏导之后用“先代后求”简化为一元函数。

注意2:在求复合函数的偏导时,如果是z = xf(u) + yg(v)的形式,令z=F(x,y),则有z/x和F/x两种偏导,既有:
$$
\frac{\part z}{\part x} = \frac{\part F}{\part x} + \frac{\part F}{\part u} * \frac{\part u}{\part x}
$$
在计算F/x偏导时,将u和v都看做与x无关的常数,即上面的示例z=F(x,y)中,F/x偏导为f(u)。

全微分形式不变性

对一元复合函数,如对y=f(u),u=g(x)均可导,则有:
$$
dy = y_x’dx = y_u’u_x’dx = y_u’du
$$
此时可以发现dy既可以表示为y_x’dx,也可以写为y_u’du,形式相同,因此有微分形式不变性

对全微分也有类似结论:image-20240529164919025

但是要保证所有函数都可微,因此条件加强了。

具体形式也与一元类似:image-20240529165329308

隐函数偏导/全微分

由方程F(x,y)=0确定的隐函数y=y(x),求这个函数的导数此时有:
$$
y’ = -\frac{F_x’}{F_y’}
$$
对多元函数也是类似:

image-20240529165717869

还有其他方法:

  1. 直接对F(x,y,z) = 0两边求导,即可得到

$$
F_x’ + F_z’\frac{\part z}{\part x} = 0
$$

  1. 利用全微分形式不变性:对F(x,y,z)=0两边求全微分

$$
F_x’dx+F_y’dy+F_z’dz=0
$$

$$
dz=z_x’dx+z_y’dy
$$

此时求出dz的两个系数即得到函数偏导。

这种方法的主要优势是不需要分析变量之间的关系,直接求全微分,然后把要求的dz/dx形式凑出来即可。

注意:在使用代公式求F_x’和两边求导时,z与x的关系不同

  1. 代公式F_x’/F_z’时,z看作与x无关的常数,即z’ = 0,因为对F=0求x的偏导,只有x一个变量

  2. 两边求导时,z看作x和y的函数,即出现z时,两边对x求导得:

    $$
    z’= \frac{\part z}{\part x}
    $$
    同理两边对y求导时:
    $$
    z’= \frac{\part z}{\part y}
    $$

多元函数极值

image-20240530181547192

无约束极值

与一元的定义几乎相同:

image-20240530181712177

必要条件

image-20240530181745099

注意:此时两个偏导均为0时称该点为驻点,但不一定是极值点。

极值点与驻点的关系:没有关系,互相不能推导。

反例:

  1. 是驻点不是极值点:f(x,y) = xy的(0,0)点
  2. 是极值点不是驻点:f(x,y) = |x| + |y|的(0,0)点取极小值,但两个偏导都不存在

但对可导函数:极值点一定是驻点。

可能出现的极值点:

  1. 驻点
  2. 偏导均不存在,或者某个偏导不存在,存在的偏导等于0

充分条件

image-20240530182355597

条件极值与拉格朗日乘数法

条件极值:求函数f(x,y)在g(x,y)条件下的极值

几何意义:image-20240530182622319

原本是在定义区域D内取极值,现在是在曲线(即f与g两个曲面的交线)上取极值。

拉格朗日乘数法:image-20240530182914521

如果给出的约束条件是简单图形,例如x^2+y^2/4<=1为椭圆,求最值时,可以化有条件为无条件。

此时只需要求出驻点,(在区域内部时)代入驻点求二元函数值;然后求边界处的函数值(即把约束条件代入给出的二元函数)再做比较即可。

也可以把直角坐标系转为参数方程再化条件为无条件(即代入)。

最大最小值

image-20240530183157907

第九章 二重积分

image-20240531213441909

概念与性质

定义:image-20240531213550471

几何意义:在区域D上,函数z=f(x,y)曲面投影下的体积。

性质

  • 不等式性质:
  1. 在D上有f(x,y)<g(x,y),则在D上的二重积分也有F<G。
  2. 若在D上有m <= z(x,y) <= M,则有:

$$
m*S \leqslant \iint_Df(x,y)d\sigma \leqslant MS
$$

S为区域D的面积。

  1. 绝对值不等式:image-20240531214422544
  • 积分中值定理

image-20240531214443835

与一元中值定理完全对应,只是长度换为区域面积。

二重积分计算

直角坐标

image-20240531214823911

极坐标

image-20240531215057248

判断什么时候适合极坐标:

  • 函数:
    $$
    f(\sqrt{x^2+y^2}) 、f(\frac{x}{y})、f(\frac{y}{x})
    $$

  • 积分区域:image-20240531215424539

主要用在积分区域是圆的情况,如果圆心不在原点或坐标轴,可以先平移再用极坐标。

利用对称性和奇偶性

image-20240531215821783

即如果区域D关于x轴对称,则看函数是否关于y是奇函数,是则为0,为偶函数则可以用积分区域一半再乘二计算;反之关于y轴对称,则看函数是否关于x有奇偶性。

利用变量对称性(常用)

image-20240531220116870

注意:实际上是区域D的对称性

image-20240531220142508

这个式子是通用的,但D对称时有D(x,y) = D(y,x).

尤其对积分区域是圆时,很常用。

例如D为圆,积分函数为x^2-y,则对y在D上的二重积分为0,即转化为^2,同时D关于y=x对称,因此x^2的二重积分等于y^2,即原式 = 1/2(x^2 + y^2)的二重积分,再化为极坐标就很容易计算了。

另外:如果是x/(x+y)的类型,也可以转化为1/2*(x+y)/(x+y)来消掉分母。

图像

常用函数图像

|x| + |y| <= pi/2的图像:image-20240602174623390

还有x^2/3 + y^2/3 = a^2/3

或者写成x = acos^3t,y = asin^3t,均为星型曲线:image-20240603174219647

含绝对值

对有绝对值的函数求定积分或者二重积分,要注意分区间计算,即可去掉绝对值号。

例如如果积分区域有对称性,可以用上面的方法化为正数时计算再乘2或者乘4。

第十章 无穷级数

image-20240603170040737

常数项级数

主要考察:常数项级数的敛散性判断

概念

定义:image-20240603170217437

性质

  1. 若级数u_n收敛于s,则级数ku_n也收敛,并且收敛于ks;
  2. 若u_n于v_n分别收敛于m和n,则其逐项相加与逐项相减得到的级数分别收敛于m+n 和 m-n;

注意:收敛 ± 发散 = 发散;发散 ± 发散 = 不确定

  1. 在级数中去掉、加上或者改变有限项,对级数敛散性不影响(但如果级数收敛,则对收敛的极限有影响)。即前有限项不影响级数敛散性。
  2. 收敛级数加括号仍收敛,且其和不变。

注意:

  1. 原本级数收敛 ===> 级数加括号收敛 (反之不成立,例如1-1+1-1+1…加括号可以收敛,但本身不收敛)
  2. 加括号发散 ====> 原级数发散
  1. 级数收敛的必要条件:当n趋近于无穷时,u_n极限为0

但反之不成立,u_n极限为0,级数不一定收敛,例如调和级数Σ{1/n}就发散。

判断敛散性原则

正项级数

基本定理:正项级数如果收敛,则前n项和s_n一定有界。

因此可以推出比较判别法:

  1. 大的级数收敛,则小的级数一定收敛
  2. 小的级数发散,则大的级数一定发散

利用放缩判断即可:已知收敛 => 放大,已知发散 => 缩小。

!!注意:此处下面的所有判别法和上面的比较判别法都只能应用于正项级数。!!

比较审敛法极限形式

最常用的是第一条:如果n趋近于无穷,则u_n/v_n的极限是常数且不等于0时两个级数同敛散性

image-20240603172511350

比值法

直接做比值求极限,若小于1则收敛,若大于1则发散,等于1则不确定。

根式法

image-20240603172832376

积分判别法(新增)

image-20240603172858813

即将级数敛散性与反常积分敛散性联系起来,可以转为求反常积分求解。

两个常用级数(常用)

p级数和等比级数:

image-20240603172545820

交错级数

即其中的项正负交错的级数。

判断交错级数敛散性:image-20240603173515940

反之不能成立,即如果交错级数收敛,u_n不一定单调减

任意项级数

若绝对值级数收敛,则级数本身一定收敛,称为绝对收敛。

image-20240603174245537

基本结论:image-20240603174448581

实际上上面的结论2,其实是条件收敛的级数,所有负项级数和所有正项级数都发散。

注意:经常需要将给出的级数拆为交错级数和正项级数方便判断

另外:在n趋近于无穷大时,n^n/(n+1)^不为1,而是为1/e

含绝对值的级数

常用结论:|a_n|级数收敛,则a_n^2级数也收敛。

原因很容易推导:|a_n|趋近于0,则|a_n|<1,则a_n绝对值一定大于a_n^2。大收敛推出小收敛。

但如果有a_n级数收敛,推不出a_n^2级数收敛,例如(1)^n/sqrt(n)。

幂级数

image-20240603234850226

其中题型三最难,也最常考,实际上就是函数展开的逆过程

收敛半径、收敛区间与收敛域

定义:image-20240603234948968

称为幂级数。

阿贝尔定理

(1) 若a_n*x^n级数在 x=x_0(x_0≠0) 时收敛,则在当|x| < |x_0|时幂级数绝对收敛

(2) 若a_n*x^n级数在 x=x_0 时发散,则在当|x| > |x_0|时幂级数发散

根据阿贝尔定理可以推出一个对称的区间,向内的区间是收敛区间,向外则是发散区间。(注意:收敛区间一定是开区间,不关心端点)

因此将该区间的一半长度称为收敛半径

再考察收敛半径的端点是否收敛,即可判断收敛域

因此求收敛域的关键就转化为求收敛半径。

在给出的幂函数为抽象a_n时,经常用阿贝尔定理判断收敛域,当给出的一个点有幂级数条件收敛时,该点必然收敛区间的端点(重要)。

幂级数收敛性的三种情况

image-20240603235832112

实际上对应三种收敛半径:

  1. R = 正无穷
  2. R = 0
  3. R为常数

image-20240604001304403

求收敛半径(常用)

image-20240604001435707

注意只能左推,不能右推。

实际上都是从前面的敛散性判断推得的。

一般定理4计算更简单:多用n的开n次方在n趋近于无穷大时为 1 这个常用极限。

注意:如果缺项,可以转化为x^n的几次方求。例如x^(2n+1)与x^2n相同,即(x^n)^2.

有绝对值时,可以提出其中最大的项,让绝对值内转为必为正。

性质

有理运算

若有幂级数a_n*x^n收敛半径为R1,另一幂级数b_n*x^n收敛半径为R2,令R=min{R1,R2}(即收敛区间的公共部分),当x属于(-R,R)时:

  1. 加减:级数相加减 = 各项相加减再取级数
  2. 乘法:级数相乘,等于各项相乘取级数(注意:相乘的各项需要下标相加为n)
  3. 除法:与乘法类似

分析性质

幂级数收敛半径为R,和函数为S(x),则有:

  1. 连续性:S(x)在收敛域上连续
  2. 可导:S(x)在(-R,R)【注意区间不包含端点】上可导,且可逐项求导,收敛半径不变。(可以连续使用)
  3. 可积:在收敛域上可积,且逐项可积分,半径不变化

和函数与单项的关系

$$
\sum^{\infty}{x=1}u{n+1} = \sum^{\infty}{x=1}u{n} - u_1
$$

image-20240607114948156

即u_n+1的和函数从2开始求和,比u_n少了第一项u_1。

函数的幂级数展开

f(x)在某点的邻域内,若能展开为幂级数,则其展开式是唯一的,即所谓泰勒级数

泰勒级数收敛的必要条件:

image-20240605165647570

image-20240605165714470

即考察泰勒公式的余项是否为0,即可得知能否展开为幂级数。

常用展开式:其中的区间为收敛区间

image-20240605165927812

一般不直接展开,而是用现有展开式与幂级数性质间接展开。

注意:

  1. 在x_0处展开时,将公式中的x化为x - x_0.
  2. 如果形式复杂,可以先求导再求变上限积分(注意不是不定积分,否则还有常数C)简化式子。
  3. 要注意项数中包不包括第0项。

傅里叶级数

image-20240607164655481

傅里叶系数

image-20240607164731759

a_n,b_n称为傅里叶系数,可构成傅里叶级数——即f(x)展开为三角函数(但不一定可以展开)。

收敛定理

image-20240607165033345

展开的要求比幂级数展开更低,幂级数要求任意阶可导,傅里叶级数甚至连续都不要求。

不连续时,函数收敛于“左端点的右极限 与 右端点的左极限”的平均值

周期为2pi的函数展开

image-20240607165915066

周期为2l的函数展开

在[-l,l]上展开:

image-20240607170119279

如果在周期有奇偶性:

image-20240607170146971

奇函数时:只有正弦项;偶函数时:只有余项项。

在半个周期上展开时:

image-20240607170227454

注意:在用收敛定理时,要先将半个周期扩展为一个周期。

第十一章 空间解析几何与多元微分的几何应用

向量代数

单位向量

向量 除以 向量的模。

数量积

得到的是一个

  • 两种表示:代数和几何表示

  • 满足交换律与分配率

  • 应用:求模、求夹角和判断两向量垂直

向量积

|a X b| = |a|*|b|*sinα 得到的是一个向量

方向:右手法则

代数表示:image-20240607172044538

不满足交换律,满足结合律和分配律

几何应用:

  1. 求同时垂直a和b的向量:aXb
  2. 求以a和b为邻边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:S=|a X b|
  3. 判断两向量平行:a平行b,则aXb=0,且可以反推。

混合积

(abc) = (aXb)*c

代数表示:image-20240607172426880

运算规律:

  • 轮换对称性:(abc) = (bca) =(cab)
  • 交换变号:(abc) = -(acb)

即轮换值不变,交互变负号

几何应用:

  1. V_平行六面体 = |(abc)|
  2. 判断三向量共面:(abc)= 0

空间平面与直线

平面方程

主要有三种写法:一般式,点法式,截距式

image-20240607172854216

n为平面法向量。

直线方程

同样有三种:一般式,对称式,参数式

image-20240607172946946

对称式可以写成参数式。

平面与直线的位置关系

主要有三种:平行,垂直,夹角

关键是:平面的法线向量和直线的方向向量

点到平面距离公式

image-20240609192217015

点到直线距离公式

image-20240609192233574

曲面与空间曲线

方程表示:

image-20240609193440673

常用曲面

旋转面

最常见的是旋转面:

一条平面上的曲线绕平面上一条直线旋转。

例如L是yOz上一曲线,方程为f(y,z) = 0 && x = 0,则有:

  1. L绕y轴所得旋转面方程为:f(y, ±sqrt(x^2 + z^2)) = 0
  2. L绕z轴所得方程:f(±sqrt(x^2 + y^2), z) = 0

即绕谁转谁不动,将另一变量换为sqrt(x^2 + ..^)。

参数方程形式给出

当给出的为:

x = x(t)

y = y(t)

z = z(t)

其旋转曲面很容易得出,例如绕z轴旋转:

x = sqrt(x^2 + y^2) * cos

y = sqrt(x^2 + y^2) * sin

z = z(x)

即z不变,x和y变成sqrt(x^2 + y^2)再乘三角函数的形式。

柱面

平行于定直线,且沿特定曲线移动的直线L形成的轨迹,称为柱面

有两种准线:

  1. 准线为平面直线,例如准线为f(x,y)=0 && z=0,求母线平行于z轴,此时直接消去z即得柱面。
  2. 准线为两平面交线,求母线平行为z轴的曲曲面,此时联立方程组消去z也可以得到柱面方程H(x,y)=0。

二次曲面(重要)

(1) 椭圆锥面:
$$
\frac{x^2}{a^2} + \frac{y^2}{b^2} = z^2
$$
但不常用,更常用的椭圆锥面的特例:圆锥面 x^2 + y^2 = z^2 image-20240612155646345

(2) 椭圆球面:
$$
\frac{x^2}{a^2} + \frac{y^2}{b^2} + \frac{z^2}{c^2} = 1
$$
特殊情况即球面:x^2 + y^2 + z^2 = 1

其他几种情况一般不常用:

image-20240609201818127

实际上只有旋转抛物面最常用。

空间曲线的投影

有曲线:F(x,y,z)=0 & G(x,y,z)=0,在xOy面上投影的曲线方程为:

H(x,y) = 0 && z = 0

即联立消去z(对x0y面投影而言),此时得到平面方程,再联立z=0即得投影曲线方程。(若有曲面中没有z,即在xOy面上,此时无需解直接将该曲线作为投影曲线)

注意:解出来投影曲线的方程之后,要注意范围

例如空间曲线是球面与包含在球面内的柱面的交线,此时在其中一个平面上投影曲线是z^2 + ax = a^2,即是无限延伸的抛物线,需要限定范围。

多元微分在几何上的应用

实际上曲面求切平面的两种形式可以化为一种:

z = f(x,y) ==> f(x,y) - z = 0,对方程求偏导即得(f_x, f_y, -1).

image-20240612151426250

其中n_1 = {F_x, F_y, F_z},n_2 = {G_x, G_y, G_z}.

注意:两曲面相交决定的曲线,其切向量同时垂直于两个平面的法向量。

第十二章 多元积分及其应用

三重积分

定义:image-20240613114818998

性质:

  1. 绝对值不等式
  2. 积分中值定理

与定积分一样。

计算

将三重积分化为先求二重积分,再求单个积分。

1. 先一后二

image-20240615172848054

二重积分的积分区域就是三重积分区域在xOy面上的投影

定积分区域:做平行于z轴的射线,交点表达式(即曲面表达式,z=f(x,y)即为上下限。

2. 先二后一

image-20240615173014266

与二重积分类似,使用x = 0平面去截取积分区域(注意与上面的投影不同,有可能需要分界),获得的区域表达式和边界再求定积分。

适用场合:

  1. 函数:当被积函数是单个变量的函数时
  2. 区域:被积分区域为旋转体

柱坐标

x = r*cosα

y = r*sinα

z = zimage-20240613115350688

柱坐标计算三重积分:dv = r * dr * dα * dz,再代入x,y,z到被积函数即可。

适用于柱坐标计算的情况:

  1. 函数:g(z)*f(sqrt(x^2+y^2)) ====> g(z)*f(r)
  2. 区域:柱体,锥体

球坐标

image-20240613170046703

化为体积微元:dv = r^2 * sinφ * dr * dθ * dφ

适用于球坐标计算的情况:

  1. 函数:f(sqrt(x^2+y^2+z^2))
  2. 区域:球体、半球体、两个球面、球面和锥面

利用对称性和奇偶性计算

若积分区域关于xOy面对称,则有:

image-20240613165545347

利用变量对称性

对积分区域为x^2 + y^2 + z^2 <= R^2的球面,此时三个坐标实际上地位等同。

因此有:image-20240613165806129

尤其适用于球面时的积分区域,之后可以用球坐标

曲线积分

对弧长的曲线积分:第一类曲线积分

积分单元为弧长单元的变化量

定义:image-20240613172947005

性质:对弧长的线积分与路径方向无关。

计算

实际上就是将弧长单元dS化为给出形式:

  1. 参数方程给出:ds = sqrt(x'^2 + y'^2) * dt

    image-20240613173057476

  2. 直角坐标给出:ds = sqrt(1 + y'^2) * dx

    image-20240613173113560

  3. 极坐标给出:ds = sqrt(ρ^2 + ρ'^2') * dθ

    image-20240613173129534

奇偶性

与二重积分完全相同:

image-20240613173216272

对称性

若积分曲线关于直线y=x对称,则函数中自变量x和y互换,曲线积分不变

空间曲线时

image-20240613173324595

对坐标的曲线积分:第二类曲线积分

积分单元为坐标x和y的变化量。

定义:image-20240613173507319

性质:与路径方向有关

计算:

  1. 参数方程:image-20240613173610291

注意:定积分上下限是起始点和终点

格林公式

对于封闭曲线,可以用格林公式计算线积分:

image-20240613173653583

正向的定义:沿边界走,区域始终在左侧(即正向是相对于区域而言的)。

可以用补线将区域封闭(注意方向要回环),再用格林公式。

利用线积分与路径无关

判断定理:image-20240613174122092

单连通:区域内没有“洞”

方便计算:

  1. 改换路径:由曲线改为沿坐标轴的直线
  2. 利用原函数:

$$
\int_{(x_1,y_1)}^{(x_2,y_2)}Pdx+Qdy=F(x_1,y_1) - F(x_2,y_2)
$$

Pdx + Qdy = dF(x,y)

求原函数方法:1. 偏积分 2. 凑微分(更常用)

注意:当偏微分分母有变量时,以此原点为界,都不能是单连通:

例如对P求y的偏微分,得1/y^3,此时积分与路径无关区域为y>0

当区域非单连通时

可以使用在光滑曲线上做曲线积分Pdx + Qdy = 0,此时也可证明区域上线积分与路径无关。

选择方法

L封闭:格林公式

L不封闭:看曲线是否与路径无关,有关且难直接算时补线用格林公式。

两类线积分联系

image-20240613174704801

空间曲线时的计算法

求空间曲线参数方程时:

例如空间体与平面的交线:一般先求空间体的投影的参数方程,再代回平面求出z的参数方程。

image-20240613174937578

斯托克斯公式将线积分化为面积分。

公式中的第二种形式更常用。

注意:斯托克斯公式中法向量的正向,是平面边界方向使用右手法则得出的。

化空间曲线为平面曲线

即降维。

只适用于空间曲线是由一个曲面和一个平面确定的形式。

例如平面为y + z = 0,将z = -y代入线积分消去z,将空间线积分化为只有x,y变量的在xOy平面上的平面线积分,积分区域为原本积分区域在xOy平面上的投影,如果是闭区域,可以使用格林公式计算。

image-20240614174433247

曲面积分

第一类面积分:对面积积分

定义:image-20240615163952944

  • 其中ΔS_i是积分曲面区域即小曲面块的面积

性质:第一类面积分的值与积分曲面的朝向无关

计算

  1. 直接求:image-20240615164150009

其中D是积分曲面Σ在xOy平面上的投影区域。

即把一型面积分化为平面上投影域的二重积分

注:当给出的形式不能写成z=z(x,y),但可以用其他坐标表示,也可以代入其他坐标求解。

  1. 利用奇偶性

当曲面关于xOy面对称时,判断函数关于z的奇偶性:

image-20240615164616445

关于其他面对称时类似

  1. 利用对称性

当积分曲面为球面:x^2 + y^2 + z^2 = 1

此时三个积分变量地位相等,即有变量对称性:f(x,y,z) = f(y,x,z) = f(z,y,x)….

此时可以用:对x^2 + y^2的积分 = 2/3 * 对x^2 + y^2 + z^2的积分

第二类面积分:对坐标积分

定义:image-20240615164918236

  • 此处的积分区域Σ是有向曲面。
  • 其中(ΔS)_xy是积分曲面单元在xOy面上的投影:此时有两种,在曲面上侧做为投影面积,在下侧做投影为面积的相反数(都是数)。

性质:改变曲面方向,积分值加负号。(与一型的本质区别)

计算

  1. 直接求:image-20240615165403139

即将面积分化为在xOy面上投影的二重积分。

注意:二型计算时要考虑正负号,在上侧投影为正,在下侧投影为负。

当积分区域为平面(例如x=C或者y=C),此时在对应平面方向上的投影为直线,此时面积为0.

当曲面有其他写法时:

例如x=x(y,z),此时在yOz面上投影,前侧为正,后侧为负。

在计算Pdydz + Qdzdx + Rdxdy时,如果不能用高斯,可以将微分化为一个平面上的投影:例如化为Dxy,则为:
$$
[P*(-z’_x) + Q*(-z’_y) + R] * dxdy
$$

  1. 高斯公式

对封闭曲面外侧的面积分 与 封闭曲面对应空间区域的三重积分 建立关系的公式。

image-20240615170119225

与格林公式类似,如果曲面不封闭,可以补面用高斯公式

  • 使用高斯公式要特别注意曲面的朝向和化为三重积分后的正负。

注意:如果给出的区域为曲面,化为三重积分之后,积分区域是对应的空间体,因此不能将曲面方程直接代入积分式中简化。

实际上:只有线积分和面积分直接求时可以代入,二重和三重积分都不能代入(因为积分区域是范围/区域)

两类面积分的联系

image-20240615170413450

注意:(cosα, cosβ, cosγ)是有向曲面块在该点的法线的方向向量。

多元积分应用

image-20240615173330480

场论初步

方向导数

定义:
$$
\frac{\partial f}{\partial l}\left| \left( x_0,y_0 \right) \right. =\underset{t\rightarrow 0^+}{\lim}\frac{f\left( x_0+t\cos \alpha ,y_0+t\cos \beta \right) -f\left( x_0,y_0 \right)}{t}
$$
计算:image-20240616172415267

注意:cosα和consβ 为方向余弦 = 方向向量 除以 单位向量(即需要单位化)

z = f (x, y)可微(可微时沿任何方向的方向导数均存在)
$$
\frac{\partial f}{\partial l}=\frac{\partial f}{\partial x}\cos \alpha +\frac{\partial f}{\partial y}\cos \beta
$$

梯度

image-20240616172134296

计算公式:image-20240616172437585

即梯度为函数在某点处,三个坐标的偏导数代入坐标得到的向量
$$
\boldsymbol{A}=\left{ P,Q,R \right}
$$

$$
\boldsymbol{grad\ z}=\frac{\partial u}{\partial x}\boldsymbol{i}+\frac{\partial u}{\partial y}\boldsymbol{j}+\frac{\partial u}{\partial z}\boldsymbol{k}
$$

梯度是一个向量,代表方向导数最大的方向,梯度的模即为方向向量的最大值。

散度

是一个数:image-20240616172350627
$$
\boldsymbol{divA}=\frac{\partial P}{\partial x}+\frac{\partial Q}{\partial y}+\frac{\partial R}{\partial z}
$$

旋度

是一个向量:image-20240616172358880
$$
\mathbf{rot}\boldsymbol{A}=\mathbf{\nabla }\times \boldsymbol{A}=\left| \begin{matrix} \boldsymbol{i}& \boldsymbol{j}& \boldsymbol{k}\ \frac{\partial}{\partial x}& \frac{\partial}{\partial y}& \frac{\partial}{\partial z}\ P& Q& R\ \end{matrix} \right|
$$

留言